沿革
美濃獅子頭圳是一條很特別的水圳,早期美濃都是看天田,開鑿了獅子頭圳後,荒地變良田,由原來的一年一期的稻作,變成兩期稻作及一期雜作的生產輪作模式,美濃稻米產量,平均占全高雄區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強,是目前高雄最大的農業生產特定區。
灌溉區域及水源
獅子頭圳的水源引自荖濃溪,利用竹子門發電廠在荖濃溪取水發電後的尾水,導入獅子頭圳幹線灌溉下游農田,灌溉受益面積達4400公頃。
美濃水圳各有三條幹線,第一幹線和第二幹線的分流,由位於十穴的十座水門控制。
十穴,是美濃最重要的水閘門。北邊四道門,屬於第二幹線水路,南邊六道門,屬於第一幹線水路。而中壇工作站則是轄管第二幹線(如圖),為獅子頭圳中下游,總長約兩萬四千多公尺,灌溉面積約1590公頃,其中一期作,種植水稻的面積高達約620公頃。